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通过扶“智”又扶“志” 金秋十月兴安大地结出“脱贫硕果”

生活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0-09-28 11:27:19

十月的大兴安岭南麓,田地里、草原上、树梢上一片金黄,这是丰收的颜色,也是幸福的模样。

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内蒙古兴安盟,接连“拔穷根”“甩穷帽”,频传脱贫攻坚捷报:随着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退出国贫旗县序列,兴安盟6个贫困旗县市全部摘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45.3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705人,贫困发生率由41%降至0.15%,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脱贫出列。

金灿灿的林海下,红火的产业和幸福的生活成了大兴安岭南麓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记者在兴安盟蹲点调研看到,产业兴旺是兴安盟脱贫攻坚最鲜明的特征。突泉县的肉牛产业、阿尔山市的旅游产业、科右中旗的刺绣产业、扎赉特旗的大米产业……每个旗县近几年都培育出了“拳头”产业,绝大部分贫困户都与这些“拳头”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增收脱贫。

精准扶贫给兴安盟贫困人口带来了由内而外的变化,不仅物质生活变得丰裕,精神世界也更加充实。通过扶“智”又扶“志”,扭转了贫困人口“等靠要”的消极思想,铆足干劲增收,信心百倍过好日子,贫困人口发生脱胎换骨式的转变。

多年前,因一场车祸截掉一只腿,乌兰浩特市的蒋鹏成为残疾人,一家人陷入贫困。残疾后的老蒋备受打击,终日躺在床上,动不动就对老婆、孩子发脾气。“除了吃饭睡觉,当时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啥,就觉得天塌了。”

2015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相关干部上门出谋划策,蒋鹏从“菜单式扶贫”中选择了养猪产业。市里提供4.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为他家买来112头猪仔,还为他家盖起240平方米的大猪圈。在大伙的鼓励和支持下,老蒋装上了假肢,认认真真地养起猪。乌兰浩特市产业发展指导员还三天两头过来,跟踪处理老蒋养猪时遇到的“烦心事”。

随着养猪技术的进步,加上吃苦能干,老蒋家的猪越养越多,仅2019年就卖出180多头猪,纯收入10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如今,他家的猪圈扩建到500平方米,拥有母猪17头。老蒋算了一笔账:“每头母猪一年下两茬猪仔,每茬10多头,每头能卖1000多元,今年家里能收入30多万元,这简直就是‘金猪’呀!”养猪产业一帆风顺,也让老蒋逐渐确立了“小目标”:“两年内我要冲刺到年出栏500头!”

脱贫攻坚给兴安盟带来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在人心,人心思齐、人心思进蔚然成风。有力气、有骨气、有志气,兴安盟贫困人口一门心思拼搏发展。

一大批扶贫产业马不停蹄地抓生产、抓效益,一项项扶贫举措仍在抓落实、抓成效,6个旗县市区全部摘帽的兴安盟没有一丝松劲、懈怠。“我们将咬紧牙关,分秒必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兴安盟扶贫办副主任杨昌波说,“我们深信,脱贫只是兴安盟百姓过好日子的开始,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