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从鲁迅到张爱玲 用不同作家的笔触写疫情故事

生活 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22-04-11 11:25:59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多年以后,面对社区防疫人员,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商城却被封禁隔离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最近,疫情文学在互联网上悄然走红,一位豆瓣网友发布相关动态后,掀起了创作热潮。文学作品、电影中的经典桥段,名人名家的金句,经过网友的改编和仿写后,被赋予疫情时期的特有色彩。从鲁迅到张爱玲,从加缪到马尔克斯,人们正在用不同作家的笔触写当下的疫情故事。

疫情当下,对生活现状的焦虑和对前景的迷茫,逐渐汇成单调的叙事色彩。疫情文学则显得不同,创作者大多以调侃的姿态,从生活的苦涩中咀嚼出一点乐趣,透露出面对无奈现实的另一种情感,亦反映了面对疫情的乐观心态。说到底,疫情文学并不表露或传达什么深刻的内容,其趣味性来源于创作和传播过程本身。在戏仿经典的过程中,人们也在进行身份上的认同,分享着彼此心领神会的快乐,借此找寻一个排解现实苦闷情绪的出口。

对此也有一些批评声音,诸如疫情文学无非依样画葫芦的玩梗,甚至是对文学经典的消费乃至消解等,其实是过分担心。对于这种富有创造力的仿文学创作,我们不必过分吹毛求疵。毕竟,疫情文学的走红,正显示出文学经典的影响力,即便时间久远,这些经典文本仍然经得起挪用和改编,仍然能够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被注入新的生命力,焕发新的活力。

当然,也得认识到,受制于流行的梗文化的惯性,这种戏仿热潮引发的文学经典复兴,仅仅是停留在形式层面,停留在具体词句的模仿上,可能导致人们对文学经典注意力的错位移动,抛却内容只停留在形式的狂欢上。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说,这种游戏是认真中有戏谑。总体来看,所谓的疫情文学充其量只是从豆瓣平台生长出来的富有文青调性的一种文字游戏,是在特定时间、空间,以及特定背景下的产物,无伤大雅。

不过,抛开这些不谈,疫情文学本身也给我们带来如何面对当前情形的启示,即以诗意的方式对抗令人焦虑的环境。文学经典作为永远的精神食粮,也能充当特殊时期的心理安慰剂。

过去,每逢疫情肆虐,《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面纱》等就成为畅销文本,成为很多读者应对精神空虚的选择,从文学中汲取力量。

而这次疫情文学的走红,也体现出读者不再只是被动地阅读接受,在面对文学经典时也产生一种主动创作的动力。文学的慰藉力量,也就在此时彰显。

标签: 文字游戏 心理安慰剂 文学经典 精神食粮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