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来源:教师吧 时间:2025-10-22 09:08:02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发展科学高中”、“新建一批科学高中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表述引发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成都已明确宣布自2025年起探索小-初-高12年制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直接取消中考。两大教育重镇不约而同地迈出教改大步,让无数家庭为之震动。
(资料图)
上海方案虽未直接提及“取消中考”,但其对科学高中和十二年一贯制的重点布局,与成都的“免中考”试点形成了奇妙呼应。
上海方案明确:“根据国家和上海的战略要求,扩大增量,高标准规划、新建一批科学高中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或完全中学)。”
这些学校将实施连贯性培养模式,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直升,从根本上避免了频繁应试的压力。这实际上是中考改革的一种高级形态。
而成都的步伐更为激进,直接宣布开展“小-初-高12年制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从2025年起,部分学生将不再参加中考。
两大教育高地几乎同步推进长学制改革,绝非巧合。
为什么中考改革如此引人关注?因为中考已成为许多家庭焦虑的核心来源。
“初中三年,实际上只有两年半在学习新知识,最后半年完全投入到应试训练中。”
“孩子从初一就开始备战中考,所有的兴趣爱好都得为此让路。”
这些家长的抱怨道出了现实。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丝毫不亚于高考。
在优质高中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中考竞争日益白热化,催生了庞大的补习产业,加重了家庭负担,也让无数青少年在本该蓬勃发展的年纪疲于应试。
上海方案中反复提到的“科学高中”,到底是什么?
科学高中并非简单地在原有重点高中上贴新标签,而是有着全新的定位:
它注重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对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需求;
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推行项目式学习、探究式教学;
它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深度合作,整合优质科研资源;
它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不同阶段调整学习进度和方向。
最重要的是,科学高中大多采用连贯培养模式,这自然弱化了中考的选拔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顺畅的成长通道。
成都的十二年一贯制和上海的科学高中,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减少不必要的升学考试,让学生获得更连续、完整的教育体验。
教育研究显示,频繁的应试准备会破坏学习的连贯性和趣味性。而一贯制学校则能够:
制定12年一贯的课程体系,避免学段间的简单重复或陡峭跳跃;
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的应试表现;
根据学生特点和潜能进行个性化培养,而非“流水线”教育。
这对学生来说是解放,对家长来说是减负,但对传统教育模式而言,无疑是巨大冲击。
面对这一波教育改革浪潮,家长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前瞻型家长已开始研究不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不再单纯追捧升学率;
务实型家长担心改革试点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白鼠”;
保守型家长则对取消中考表示忧虑,认为失去了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
教育专家指出,未来家长需要从“应试策略家”转变为“教育规划师”:
关注学校的课程特色和师资力量,而非仅看排名;
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成长节奏,选择适合的教育路径;
重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些才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中考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取消。但风向已经改变,从重视“选拔”转向关注“成长”的教育新时代正在到来。
上海的科学高中和成都的贯通培养,只是这场变革的序章。未来五年,我们将目睹更多地区加入改革行列,教育生态将迎来深刻重塑。
在这场巨变中,洞察趋势的家庭将抢占先机,而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可能会错失孩子发展的关键机遇。
毕竟,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培养“考生”,而是造就有能力、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未来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