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来源:每日商报 时间:2021-07-27 10:13:03
今年春天,云南的陈女士忽然出现频繁便血的情况。考虑到由于工作性质总是需要久坐,一开始她以为是得了痔疮。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得的是直肠癌。
更让她感到崩溃的是,肿瘤位置距肛门只有4cm,且是局部晚期。医生告诉她,肿瘤距肛门太近,盆腔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一旦损伤或没有精确切除,就会严重影响大小便及其他功能。并且,低位直肠癌易发生结直肠肿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漏,从而引发严重腹腔感染和腹膜炎,因此需要做临时性保护造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挂大便袋”。
难道下半辈子都要背着“大便袋”生活吗?陈女士无法接受。于是,她慕名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希望能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接诊后,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宋章法告诉陈女士,像她这样渴望保肛且不做造口的患者不少,因此他们肛肠外科探索出了全新的治疗方案——机器人手术联合支架法肠道转流术:“通过机器人手术,可兼顾根治肿瘤和微创,又最大限度保留了脏器功能,让‘大手术’实现‘小切口’与‘小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至于陈女士最担心的肠造口问题,也有应对“法宝”。宋章法随即拿出一个“小沙漏”,告诉陈女士,这叫可降解小肠转流支架。
据了解,这是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的最新临床发明,打破了做临时性造口、需二次回纳的传统术式,专门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目前已为60余例患者所使用。它的原理是让支架代替“大便袋子”起到阻拦肠液流入大肠的作用,在支架的近端小肠内放置引流管把肠液引导到腹壁外。
“一般吻合口漏高发于术后前两周,而由特殊无害生物材料制成的可降解支架三周左右会自动降解,此时引流管和腹壁已经粘连形成窦道,把引流管拔除,肠液自然会流入大肠形成粪便,顺利从肛门排出,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宋章法补充。
最终,陈女士接受了手术。术后第3天,她就能进食营养液和流质,术后第6天顺利出院。近日复查拍片,发现支架已经降解,可以拔除小肠引流管,这也意味着她可以如愿以偿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了。
(记者 王然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叶筱筠)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