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法律

低龄医美热潮不退究竟该怪谁?

生活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4-10-17 17:45:05

单一审美导向、低价医美营销……

低龄医美热潮不退究竟该怪谁?

有研究显示,我国的医美消费主体低龄化趋势明显,“95后”和“00后”消费群体占比过半。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想进行医美整形?谁在制造容貌焦虑?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几位年轻人和医美整形从业者,揭开低龄整容热潮的冰山一角。多位专家也就如何理性看待医美整形、减少容貌焦虑给出了建议。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18岁的准大学生小慧(化名)在开学前终于做了向往已久的双眼皮手术,“有同学高中就做了,我们都想让眼睛显得更大更圆”。小慧说,后面有机会她还想隆鼻,做某女星的同款鼻子。

近年来,和小慧一样,希望通过医美手段让自己更好看、更自信的未成年人不占少数。在社交平台,有不少中学生分享了自己做医美的经验。而因为审美单一、医美营销等问题,不少容貌焦虑加剧的未成年人过早走上了医美整形之路。

青少年整容成潮流

小慧想做医美整形的想法是出于社交平台上同龄女生的分享。“我以前觉得这个事情离自己很远,想着等工作了再做,但发现我这个年龄做医美的不少。”小慧一直为自己的单眼皮和塌鼻梁耿耿于怀,每次在短视频上刷到大眼睛、高鼻梁的漂亮女孩,她都很羡慕。当看到社交平台上推送的整形案例越来越多,加上得知有同学在高二暑期做了双眼皮手术,她再也按捺不住,和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但看我坚持,便妥协了,条件是至少得等到高考结束。”

记者发现,在一些整形医生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相关帖子下,有不少“15周岁能打水光针吗”“17周岁可以自己去打玻尿酸、瘦脸针和下颌缘吗”“13岁可以去美白仓吗”的询问。

面对低龄整容热,有人坚决反对,有人则认为只要父母同意就行。记者以家长身份致电多家整形机构和整形医院,对于未成年人能否做割双眼皮、隆鼻等整形手术的问题,得到的回复基本是“18岁之前不建议整形”“18岁之前不能整形”。

米范(化名)是山东省青岛市一家养生馆的工作人员,其所在的养生馆和整形医院有合作,当店里招揽到有整形需求的顾客时,会将他们带到整形医院进行具体操作。米范所在的养生馆严格执行着不给未成年人整形的规则,但她也发现,每年寒暑假都会有一波学生整形热潮,七八月份是学生整形的旺季。比如这个暑假,他们店里刚推出一款双眼皮整形套餐,马上就有顾客预订了,计划给女儿高考后用。“这个姑娘原本高一的时候就想做双眼皮,被医生劝住了,这才等到高考结束。”在米范看来,由于观念的改变,现在中学生对双眼皮整形等医美手段的需求越来越高,“哪怕费用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而在一些不正规的整形机构,为未成年人做医美并不难操作,有的甚至会诱导未成年人整形。”米范说。

谁在制造容貌焦虑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想进行医美整形?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容貌焦虑、审美单一和医美营销等是主要原因。

心理咨询师陈伟萍认为整容低龄化是由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审美单一等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有研究表明,从儿童早期到青春期,孩子的自尊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女孩,一个重要表现是极其在意自己在其他人眼里的形象。聚光灯效应或者社会焦点效应很好地解释了他们在青春期的表现——过度关注自己的表现/外貌,在脑子里制造了很多‘假想观众’,会因为担心别人的评价而紧张焦虑。”

在她看来,社交媒体的普及加剧了青少年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注和外界评价的恐惧,而一些不良医美机构使用营销手段在社交媒体上制造容貌焦虑,会让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更加失调。“当审美观变得单一、刻板且顽固的时候,会给心智不成熟的孩子造成错误引导。现在很多人追求的‘白幼瘦’和‘网红脸(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是导致整容低龄化很重要的因素。”

美妆博主苏漫笙观察到,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美妆博主正不断取代杂志模特成为审美风潮的引领者。“以前看杂志的女孩往往希望成为如杂志模特一样外表完美的女性,在把自己与完美模板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焦虑。同样,如今的粉丝会自发学习和模仿美妆博主的行为。当看到某些博主说她通过一些医美项目变得越来越好看的时候,哪怕博主让粉丝考虑清楚,未成年粉丝也不一定能理性思考。”

如果说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让不少未成年人有了整形的冲动和想法,那一些医疗机构的宣传和“低价陷阱”则进一步促使他们放下顾虑。

几年的从业经历让米范熟谙一些不正规整形机构诱导未成年人整形的套路——先用低价产品吸引他们进到店里,再用“年龄小、修复快、花钱少、做几次就会固定下来”等类似话术劝他们整形,如果对方推说没钱,会想办法让他们刷信用卡。“两三百块钱的肉毒,五六百块钱的水光针……一些店想赚人气,推出一些低价产品吸引图便宜的年轻女孩。但哪怕正常价格的产品都可能会有副作用,更何况这些?”米范说,一些整形机构推出的低价套餐往往很有吸引力,但这其实只是个入门券而已,实际到整形医院消费的话,就远不止这个价格。“如果没有达到2万~3万元的消费,工作人员的提成会很少,所以医美销售都会给消费者‘设计’方案,推荐去脂、开内外眼角、填充等,这样费用才能上去。”

如何刹住医美低龄化之风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制定了针对未成年人整形的法律法规。《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是较早对未成年人整容做出明确规定的地方性法规。该规定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提出不提倡未成年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未成年人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进行医疗美容的,须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此外,还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为未成年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前,应当向未成年人及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医疗风险等事项。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表述更为严格,其中明确规定未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

医美整形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给其身体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医美整形,值得进一步思考。

北京海淀妇幼整形副主任医师闫迎军建议未成年人理性看待医美整形。面对来找自己做整形美容手术的中学生,闫迎军会先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心理评估,判断其能否成熟地看待自己的问题。闫迎军说:“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同学的一句话产生自卑心理,想尽快改善自己的面貌,这种情况下我会劝他们放弃,建议他们认清自己是不是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是否能接受这种审美标准。”

在苏漫笙看来,医美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而言是一个无底洞。“很多医美项目的效果不永久,需要定期维护,才能保持效果。一些项目还有风险,有可能美容变‘毁容’,后续还要再去做修复。”她认为做医美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未成年人或者大学生完全没有必要节衣缩食,省钱去做医美。”

陈伟萍认为父母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父母对孩子外貌的焦虑和单一审美,以及在学习上或者其他方面对孩子的不断否定打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深陷自卑的泥潭无法自拔,通过不断整容来获得外界认可。”陈伟萍说,孩子的审美首先由家长塑造,其次才是大的社会和媒体环境。因此,家长要接纳多元的外表美,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尤其在日常沟通中,“注意夸过程不夸结果,夸内在少夸外在,夸努力不夸天赋”。

很多时候,给青春期的孩子讲道理或者反对他们做一些事情只会令其更叛逆。如果孩子未成年前已经开始对医美感兴趣,陈伟萍建议父母通过正反两方面展现医美的结果:“孩子接触到的信息可能都是对整容的吹捧,是一面之词,帮助孩子了解整容失败的案例以及要承受的结果,能让他们对医美整形有更全面的认知。”

苏漫笙发现和小时候相比,自己现在变得好看很多,但这种改变并不是靠整形获得的。“除了皮肤管理以外,我没有用任何医疗手段去改变面部轮廓或者是结构。而是通过健身、阅读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和整体形象。”在她看来,不应让容貌焦虑成为新的焦虑来源,进一步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只有以平常心对待容貌焦虑,积极培养美好品德,努力改善精神面貌,才能由内而外散发出人格魅力。不随波逐流,坚守本心的自信美才是真正的美。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